一般在除權席旺季(一般在七八月),投資人參與除權息一般主要參考標的股票之殖利率高低。實際上,真正需要注意的有五個要點(三高二低的指標),才能真正達到投資兼節稅的雙重效果。五點如下:
1. 高填權能力
2.高股息或高股票股利
3.高可扣抵稅率
4.低董監酬勞
5.低員工分紅
第一點的高填權能力,是為了確保股票除權後能夠確定的填權,有幾個因素,像是產業前景佳、毛利率上升、營收增加和股價低檔等因素。所以,投資人千萬不要貪圖高權值息,要看的是股票除權除息後,股價能不能上漲,如果判斷能漲(稱為填權填息),就可考慮抱股參加除權息,但相對地,如果股價除權除息後,上漲機率不高,甚至會一路下跌(稱為貼權貼息),則要考慮先賣後買,反倒更划算。
第二點是高股息或高股票股利,高股息股利一般較為法人所接受,因為不會膨脹股本,高股票股利則在產業前景極佳的產業,才比較安全,因為會擴張股本,比較不利於營利上升。
第三點為高扣抵稅率,大眾投資人參加除權息,下一年度必須將股利所得納入個人綜合所得中計稅,而由於二稅合一實施,個人所得稅率最高40%為上限,因此公司階段扣繳營利所得稅,在個人綜所稅計稅時就可以扣除。而此扣除額就是可扣抵稅率乘上股東所得到的股利金額。一般公司營收稅率上限為25%,換算成可扣抵稅率為33.3%。不過部分公司在以往的年度繳稅,帳上會有已課稅、但未分配的「保留盈餘」,這部分在隔年還必須就「未分配盈餘」加徵10%稅金,而這內含「可扣抵稅額」的盈餘,可保留在往後年度發放。若將此部分可分配盈餘聯同當年度獲利一起發放股利,就會發生可扣抵稅率超過三成、甚至更高的情形。
第四點和第五點主要不要讓我們選到獲利被公司董監及員工分紅把我們股利稀釋減少。
基本上來說,由於電子股享有較多租稅及獎勵投資優惠,扣抵率平均僅有2%,明顯少於傳產股平均20%。傳產股近幾年來獲利穩定,預計至少有五分之四的高扣抵率公司是傳產股,投資人若想享有節稅優惠,可多留意,參與除權息。在尋找高股東可扣抵稅額比率時,「一定要高於個人適用綜所稅率,方具節稅效果」,對大多數的投資人而言,應該要有二一%以上的水準,並以此作為選股標準之一。
因此,投資人若有避稅的考量,可多注意傳產股。若是穩健型的投資人,建議選擇高現金殖利率個股;若是保守型,則可選擇具高扣抵稅率的公司。如果是積極型的投資人,則建議選擇產業前景佳的公司,直接賺取價差。
請參考以東剛為例,今年預計配息3.19元,股東可扣抵稅額有33.54%,假設投資人今年個人所得稅率為30%,那麼每張還可退稅約113元(3190元乘以(33.54-30)%)。如果「可扣抵比率」低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股利反倒縮水,投資人不可不防,投資人在參加除權除息前,就應該仔細評估其中得失,運用得當來節稅,而不要反而替自己加稅。
上面列表為可扣抵稅率20%以上個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