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生氣!!我要申請國賠~~還我真名字!-- 20070707

在說明『為啥筆者想要申請國賠之前』,先來點前情提要好了! 請先閱讀最下面幾篇聯合報的報導!


接下來,敘述的是我的真實經驗,分享一下!話說HSBC Direct一直是我想辦的一種銀行儲蓄方式,所以前天(7.2)我跟他們的業務約了在 某一間星巴克咖啡辦完簽妥相關手續,結果當我秀出我的雙證件時,還是那一個業務跟我說『溫先生,您這樣子不行歐!您的證件有問題,您的身份證是姓『温』,而你的健保卡是姓『溫』,你有改過姓名嗎?』。當場頓了一下,心裡想說:『不會吧!之前看新聞的事(同事之前看到前情提要的新聞,已經用MSN叫我去看過。),竟然是真的。我一直以為只是個案,沒想到竟然發現在我身上,當初去換發身份證時,只想說感覺身份證的字很醜怪怪的,可能我觀察力沒這麼好,竟沒發現我的身份證上的『温』,不是我們常用正楷的『溫』。猛然發現,原來搞不好全台灣的姓溫的人的身份證都搞成『温』了吧?』對了一下我的證件,發現除了我的身份證外,其他全是『溫』,我記得以前的身份證也是『溫』,不過,那時只想趕快辦妥手續,所以根本不仔細去詳查追究,只按照那位業務小姐說的,要比別人多簽一些名,這邊也要簽,那邊也要簽,別人不需要簽的,我們姓『温』and 『溫』都要簽 (OS:這時候的feeling真的很差,搞什麼我又不是造假,明明那麼明顯,照片也都同一個,幹什麼要簽一大堆?),但後來一忙,氣也消了,就淡忘了。一直到昨天(7.3)又接到那位業務小姐的電話,『温』and 『溫』先生您的轉帳帳戶每個都需要您的簽名,明天會再來找您簽名,當然很感謝那位小姐的細心,也很不好意思沒賺幾個錢,為了政府造成的『温』『溫』差,還要多跑一趟,所以今天她今天(7.4)又要來找我去簽名了。接完電話後,當下整個火氣就上來了,政府搞什麼這樣的烏龍,也不道個歉,或是馬上做個換發或昭告天下的舉動,徒增姓『溫』的人的麻煩,好像姓『温』的人身份都不對一樣,更何況身份證是大家最常用的證件,不管去哪個金融機構都用的到,怎麼可以容許這種錯誤呢? 經由與同事討論後,正在考慮向壹週刊舉發,還是收集全台的『温』『溫』家族向國家申請國賠,這真的是一種擾民,換了新身份證,反而更慘更麻煩?


讀完上面的前情提要,讓各位知道筆者剛好姓『溫』跟『温』。 不知道各位周圍有沒有姓『温』『溫』的人,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呢?


引用自聯合報

換個身分證… 我家也變姓
【聯合報╱溫蘭英/退休教師(屏東市)】
2007.06.25 04:21 am

自從身分證全面換發,我和我爸爸被改成姓「」後,就一直很傷腦筋該怎麼改回來。昨日看到聯合報報導,台北市新店市民因「」誤「温」,離婚搞到全家變姓,真有深得我心之感,非常感謝聯合報把此事揭露出來。
筆者從小一直認為「温」是「俗體字」;「溫」是「正楷字」。因為俗體字手寫比較方便快捷,所以不論姓氏或語詞我一律都寫俗體字;同理,別人把我的「溫」手寫成俗體字,我也不會加以糾正,因為心想反正印成書面時,都會自動變成「溫」。
誰知身分證全面換證時,戶籍員竟然沒有把戶口名簿上「手寫」的俗體字自動變成正楷字,使得我和身分證上的爸爸,以及我孩子的媽媽變成了姓「温」。我向相關人員查詢,她說:「我們的工作量那麼大,實在管不了那麼多,你們的戶口名簿怎麼寫,我們的字就怎麼打,現在沒辦法改了。」我說:「你們打字時應該把俗體字變成正楷字,怎麼可以不知道?」
現在很怪異的是,我的爸爸和我都姓「温」,和我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姐妹及他們的爸爸卻姓「溫」,換句話說,姓「溫」或姓「温」全看當地的戶籍員有無自動改成正楷字。請問,總不能同一個爸爸有姓「溫」的也有姓「温」的,那我們現在是要全家改成姓「溫」或姓「温」?
希望政府負起責任,為我們免費換證。因為二十幾年前手寫戶口名簿的人,偷懶把「溫」寫成俗體字的責任,不能由無辜的百姓承擔。
【2007/06/25 聯合報





引用自http://www.udn.com/2007/6/26/NEWS/OPINION/X1/3902564.shtml



回響》變姓事件 溫或温聽本人的吧


聯合報╱季旭昇/南台科大教授、重編教育部國語詞典編輯委員(台北市)】
2007.06.26 02:56 am

姓溫與姓温是否同一姓,最近引起爭議。此事看來很小,但是並不容易處理。
中國傳統有「名從主人」的習慣,非常尊重當事人的態度,因為某些姓氏的異寫有其一定背景,不全是文字的正訛雅俗問題。
從文字學來看,「溫」和「温」本是同一個字,完全沒有問題,標準字作「溫」也很合理。《說文解字》解釋「溫」字右旁的「温」,以為右上是「囚」,右下是「皿」,把食物給囚犯,所以有「溫暖仁愛」的意思。其實,這樣的解釋是有問題的。「温」字在甲骨、金文、戰國文字中都出現過,最沒問題的戰國金文字形作「温」,從人函聲,本義是「蘊藏」的「蘊」。
據此,「溫」字右上本不作「囚」,也不作「日」,但是戰國時代以後,漸漸寫得跟「囚」一樣,已經算訛體了;秦漢以後還有人寫作「日」、「田」等形,更是訛上加訛。日據時戶政人員用字不嚴謹,往往把「溫」字寫成「温」,確實寫的是俗體字。
溫姓出自夏代昆吾氏之子所建立的溫國,是有歷史光輝的大姓。作「溫」作「温」並無不同。標準字宜作「溫」,但當事人堅持作「温」,也並無不可。
漢字標準化的迷思,應該是廿世紀電腦中文化還不夠理想時,一種矯枉過正的心態。為了遷就不成熟的電腦時代的「標準化」而消滅有五千年歷史背景的「不標準字」,更是一種過度自我膨脹的錯誤作法。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什麼是標準?什麼是不標準?並不是那麼容易認定的。涂/凃、甯/寧、逢/逄、華/花、丘/邱…,再加上簡體字產生以後的蕭/肖、傅/付…,問題不容易解決。
現在電腦中文化越來越進步,不管當事人寫「溫」、寫「温」,電腦都可以讓這兩個字互相交流。姓氏的異體,除了訛誤太甚的寫法應該予以改正外,在沒有經過專家審慎討論、民眾普遍接受以前,我建議政府還是採「名從主人」的態度,不必以公權力硬改人民的姓。




溫與温差一撇 5萬本家變兩家
2007/06/25 09:22
溫與温差一撇 5萬本家變兩家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台北報導】 2007.06.25 05:00 am 温孟智新身分證被改姓温,但背面父親仍姓「溫」,駕照也姓溫,讓他非常不服氣,要求政府讓他「認祖歸宗」。 記者黃福其/攝影 前台大學務長溫振源胞弟「温」孟智,前年應北縣新店戶政所要求「更正」姓氏為「温」,去年申請恢復成「溫」遭駁回,兩個月前雖經台北縣訴願會撤銷處分,但新店戶政所十天前再次裁定駁回改姓申請案,北縣訴願會、內政部官員昨天得知,對新店戶政所迅速再處分,都很詫異。 內政部指出,此案是光復後推行戶籍制度六十幾年來,第一樁當事人爭議姓氏正體字、異體字,引發家族是否都須隨之改姓的首件案例,因此處理格外謹慎,絕對要兼顧法理、民情,不能光以駁回申請改姓就結案。 對新店戶政所第二度駁回原申請,温孟智強調會再次訴願,另提行政訴訟,並要求國家賠償精神損失;北縣訴願會主委陳坤榮也認為新店戶政所再次處分太匆促,考慮再次撤銷處分。 內政部統計,至本月十二日,國人溫姓一萬四千○六十四人、温姓四萬卅三人,合計五萬多人。國人姓氏同音同義的正體字、異體字已並存多年,除了溫(温)氏,尚有黃(黄)、涂(凃)等姓氏,但過去從未有當事人為採認正、異體字姓氏,引發如此爭議。 內政部上周六指示中部辦公室儘速查明溫家目前散居台南縣、嘉義縣及雲林縣的家族成員姓氏現況,及成員對其姓氏的看法,再將資料彙報中央,以研擬最妥適的處理方式。處理位階,已從中部辦公室提升為部本部。 知情官員形容,戶籍更正登記作業要點第三規定:「戶籍登記事項錯誤或脫漏,因作業錯誤者,由現戶籍地戶政事務所查明更正。」新店戶政所處理温孟智案,雖曾請中部辦公室解釋能否尊重當事人及子女一致選擇,但也表明温孟智與其他家族成員姓氏不一致確實存在,「尚待依法逐一更正」。但「逐一更正」,難道要強制前台大學務長溫振源等其他成員改姓?萬一風波擴及溫世仁、溫哈熊等其他溫氏宗親,又如何處理? 據內政部中部辦公室初步查閱日據時期資料,目前僅知温孟智曾祖父温葛日據時期設籍鹽水港(今台南縣鹽水鎮),祖父温施及於明治四十年與黃店結婚,育有七男兩女,設籍台南縣褒忠鄉(今雲林縣褒忠鄉);父親温竹頭(温施及之三男)育有四男三女,而温竹頭之同輩亦有設籍台南州東石郡布袋庄(今嘉義縣東石鄉)。而這三處温姓家族成員的日據、光復初期手寫戶籍資料,姓温、溫都有。 【2007/06/25 聯合報




溫姓排名99 異體姓4萬多人
2007/06/25 09:19
溫姓排名99 異體姓4萬多人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 2007.06.25 03:41 am 圖/聯合報提供 姓名條例規定:「戶籍登記之姓名,應使用教育部編訂之國語字典或辭源、辭海、康熙等通用字典所列文字。」因康熙字典、辭海、辭源等字典,都稱溫、温為同義字,兩者通用,但前者為正體(或繁體)字,後者為異體(或簡體、俗體)字,都是戶籍法承認的姓氏。
據內政部九十四年初版「臺閩地區姓氏統計」,臚列全國單姓、複姓共一千九百八十九個,其中「溫」氏以一萬四千三百廿八人,排名第九十九位;而「温」氏異體字有四萬多人,因作業不及,並未列入排行。
當年類似溫氏另有異體字姓氏,但未及列入者,另有排名第三的黃氏、第卅名的高氏、第八十一的鄒氏、第八十五的涂氏、第二百七十九的龐氏等,其異體字姓氏分別為黄、髙、(芻卩)、凃、龎等。
內政部今年將再版「臺閩地區姓氏統計」,異體字姓氏將列入,溫氏退居一百○二位,反倒温氏排名六十八位。
【2007/06/25 聯合報



正異體字》「溫字少一撇 害慘我全家」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專訪】 2007.06.25 03:41 am 「為了少一撇(溫、温字差一筆劃),害慘我全家,精神飽受折磨,一年來都瘦了一大圈,難道要逼我們學楊儒門,政府才能放過我們嗎?」提及改姓的事,温孟智、陳祈樺夫婦,邊罵邊歎氣,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温孟智說,從他有記憶以來,家族每個人都姓溫,直到前年太太陳祈樺鬧離婚,戶政所以太太身分證上配偶姓温,不准辦登記,他被逼得沒辦法,只好同意戶政所人員要求,把用了五十幾年的「溫」改成「温」,原以為兩個字差不多,但去年母親過世,家族印訃聞時,哥哥溫振源(前台大學務長)看了他家戶籍謄本,問他「怎麼你們不是溫家的人?」他難過的要命,決心要「認祖歸宗」。 陳祈樺說,為了三個兒子大半輩子不必困擾,她死都要爭到底。去年兒子拿到新身分證,看到姓被改為温,很納悶地問「小學老師特別規定我一定要寫『溫』,若寫『温』,寫一次,打一下手心,怎麼突然變了?」尤其長子、次子從小學拿模範生獎狀到大學畢業證書、退伍令,以及考取十幾張國外資訊證照,中文姓名都姓溫,現在變成温,怎麼辦?這一年光為存支票、劃撥,硬是因姓氏少了一撇,奔波銀行、客戶間,戶政人員能體會痛苦嗎? 為了改姓,温孟智從荷蘭據台為抽人頭稅調查戶口、明鄭、日據時期,一路查到光復後戶籍法施行,再對照不同版本康熙、辭海、辭源裡「温」出處,發現日據時期才有温氏;字典裡則是民國七十年出版的辭海、康熙字典才有「温」字,前者指「温」是「溫」的俗字,後者則載明參註「日人渡部温氏『康熙字典考異正誤』」,他認為温字根本源自日本,卻被誤用至今。 【2007/06/25 聯合報】


下圖為筆者之身分證!!